彭总落难时,开国少将李钟奇扇了他2巴掌!晚年回忆:后悔一辈子

发布日期:2024-07-11 17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山高路远坑深,大军纵横驰奔。谁敢横刀立马?唯我彭大将军。——毛主席《六言诗·给彭德怀同志》

1935年10月19日,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,顺利到达陕北保安吴起镇。

一路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反对派武装依然紧追不舍,敌人的5个骑兵团尾随至吴起镇,彭德怀指挥抗日先遣队奉命在吴起镇痛击敌骑兵团。

这场“切尾巴”战斗很快结束,彭德怀指挥我军歼灭敌人一个团,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一场大胜仗,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
毛主席闻讯后,诗兴大发,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《六言诗·给彭德怀同志》。从此,彭德怀的“彭大将将军威名远扬。

彭德怀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奉献了一生,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,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。

彭德怀战功赫赫,做人疾恶如仇,治军赏罚分明,脾气大,军内闻名,很多将领都领教过他的威严。

但是,彭德怀的“脾气”也容易“得罪人”,甚至会引起别人的“误解”。虽然他的“暴脾气”是对事不对人,但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能正确认识他的“光明磊落”和“刚直不阿”,绝大多数人对他是既敬且畏,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对他“颇有怨气”。

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,彭总的人生迎来了最为艰难和坎坷的阶段。之后的10年里,他都是在“检讨”和“批评”中度过。

彭总落难的时候,少数之前与他“有过节”的人也趁机出来“批评”他,最为“出格”的则是开国少将李钟奇,事情是这样的:

1967年,在一次京城“批评会”即将开始的时候,众多人员在卫戍区小礼堂“等待休息”。时任京城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钟奇走进“小礼堂”,找到坐在一个角落“伤神”的彭总,一时激动失控,扇了彭总2巴掌,真应了那句话:“虎落平阳被人欺。”

彭总虽然“落难”,但是威望依然还在,大多数军内将士对彭总还是心存敬畏,依然维护彭总的尊严。但是,作为开国少将的李钟奇为什么要“趁人之危”做出如此令人“不解”的行为呢?

这要从1958年军内的一次“反对教条主义”活动说起。1958年,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主持军委扩大会议并作总结,站在反对教条主义一边,最后处理结果是:

训练总监部被解散,上到刘帅、萧克上将,李达上将,下到军事学院教研室主任和训练总监部的处级干部,大多数人都被降级降职,有的人甚至被开除党籍。李钟奇也被降职使用,被调到外地担任24军副参谋长。

彭总也是“对事不对人”,本是工作中的正常安排。但是受到“牵连”的李钟奇却一直愤愤不平,直到他被调回京城(1964年)担任卫戍区副司令员数年后还是怨气难消,彭总早已不记得他是谁了,他却将“气”撒到了彭总的头上。

李钟奇将军也是一个敢爱敢恨,为人正直的老革命,他1913年出生于辽宁建平,1931年参加东北义勇军。1933年编入抗日同盟军。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,同年加入共产党,参加了抗日、解放战争中的多次战斗。

平型关战斗中率部血战日寇立下大功,1938年,在河北沙峪的一次战斗中,李钟奇(时任八路军第4纵队参谋长)背部脊椎骨右侧被日军炮弹炸出一个洞,政委邓华叫人给他准好了棺材准备安葬,他却奇迹般活了过来。

李钟奇将军作战勇敢,总是带队冲锋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,解放战争时期曾为我军培养出众多的军队干部,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,1955年,李钟奇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。

1955年国庆节,天安门观礼的军方领导

但是身为军队高级干部,出手“殴打”老上级,且是德高望重的彭总,这不仅有失大将风度,更被广大将士所“不齿”。

当时,如果不是旁边的其他人拉住他,还不知李钟奇还能干出什么事来。李钟奇的“一时冲动”却引起了“轩然大波”。

时任京城卫戍区司令的傅崇碧为此感到十分愤怒,认为“高级干部(李钟奇)有这样的行为,令整个部队都感到丢脸!”随后,京城卫戍区对李钟奇在全军区进行通报批评。

此事很快也传遍了整个中央,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。李钟奇将军也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,之后,他的职务再也没有得到晋升,直到1982年离休离开了部队。

多年后,李钟奇将军回忆起这一幕,懊悔地说:“当时,我心中有所愤愤不平也无处诉说,也是想起过去的事情,才一时激动失控,对老首长做出不恭敬之举。”

李钟奇将军是抗日战争中,几乎“打满全场”的人,各个抗日阶段也几乎都有他的身影,他离休后享受副兵团级待遇,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荣誉勋章,2003年1月11日,李钟奇病逝,享年90岁。

中国有句古话:“得饶人处且饶人!”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旦夕祸福,英雄也有落难时,患难之时见真情。

李钟奇也是一位“有脾气”的传奇将军,但相比于彭总的“暴脾气”,其境界高下立分。



热点资讯

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,看完他的书法,就明白他为何秀才也考不上! 洪秀

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,看完他的书法,就明白他为何秀才也考不上! 洪秀全这个人在历史书里,那可是个挺有故事性的角色!他曾经四次参加那个科举考试,但每次都是铩羽而归。 这位哥们儿的人生故事可谓是饱经风霜啊,跌宕起伏的经历中透露着对命运挣扎不息的抗争,让人想到了那句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豪言壮语。 洪秀全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,父母对他的期望颇高。 自幼年来,他便是个极其刻苦努力的学习者,在年仅七岁之际,就已经踏入了私塾的大门,开始研读那些被誉为经典的著作,从而为自己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文化根基。 最...

相关资讯